-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光谷大道国际企业中心3期鼎业楼
凡事妥帖的管理者,最要提防

致敬2016年度最佳华语片《不成问题的问题》,经典的管理教材。别让“会来事”的很快活,“会做事”的只能躲。
----------------------------------
文:熊立平
正文约1900字,预计阅读5分钟
----------------------------------
2016年,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短篇小说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上映。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物产丰富却总是亏损的农场里发生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40年代,没有硝烟的抗战大后方。彼时由于战事,物资匮乏、物价飞涨,大金主许老板和佟老板合伙开了个农场,肥鸡美鸭满园、瓜果蔬菜满筐,满以为想不发财都难,可这,却偏偏成了一个问题。
范伟饰演的丁务源是农场的现任主任,左右逢源,人见人爱,除了股东佟老板对其业绩不满意,其他人都挑不出他的半点毛病。
全能型留洋博士尤大兴是个自诩精英的实干主义者,能修电路、会搭草棚、擅长园艺、懂得账务,凡事摆道理、讲规则(老虎型&处女座?!),是佟老板安排替换丁务源的新主任。
故事由新老管理层交接展开,以尤主任的最终出局收尾,深刻揭示了丁务源丁主任这么一个职场群体:他们混迹于人际关系,在面子文化中维持彼此台面,是游刃于上司与下属间的“老油条”。
在这类管理者眼里,一切都不成问题,因为他们什么都不会去做;所有事情里,他们唯独不在意的,就是“实干”。
追本溯源,这类管理者的指导思想,大概就是“一切问题都是人事的问题”。就这么一类群体,却人见人爱,这,可就真成了大问题!
开场的牌桌上,佟小姐指出农场是亏损的,她爸作为股东都没赚到钱。丁务源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去农场看看那派富庶的景象,就会知道,怎么能亏损呢。
能把满口谎言都讲得如此理直气壮、底气十足,以至于观众都困惑这农场到底有没有亏,不得不感叹,这丁主任真乃人物啊!
随着剧情的展开,这种感触就更深了。
丁务源深知许老板宠溺的三太太才是“一把手”,“客户关系”做得那叫一个妥帖:舟车劳顿,送去昂贵的鸡鸭鱼肉;心细如发,哪怕是两根芦苇花都沿途带上送去许宅。牌桌上,知道太太财务紧张,主动揽下许家少爷做寿的大事;不光哄得三太太开心,连带着把一帮牌友们的问题也都解决了——送佟小姐爱的颜料,帮刘太太顶几圈麻将,让三太太倍儿有面;临了,还喂太太一口牌,成全了她的“清一色加对对胡”……
这样无微不至、凡事妥帖之人,谁不喜欢?
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薅的可都是老板的毛,卖的却是自己的人情。
这类管理者,职场上可是屡见不鲜,用公司不菲的费用换来自己的客户人情,客户关系倒是妥帖了,订单却无处可见。
“人情是手段,私利才是目的”,这类妥帖的管理者最要提防。
当然,丁务源的“妥帖”可不仅于此,它还体现在对下属的拉拢上。
丁主任放任工人们偷鸡蛋,薅白菜帮子“卖猪菜”,甚至仁义地说,你们“卖猪菜”的钱自己收着不用给我;
他对工人们玩牌误工的行为非但不处罚,还大方加入:“牌桌上没有领导,只有朋友。”
长此以往,丁务源的员工关系也极为妥帖。人人都爱丁务源。
您看,这类管理者,用和员工互纳投名状的妥帖,构建出一条损害公司权益的利益链,使碌碌无为者都拥有不低的“管理声誉”,轻易还不好替换处置。这类妥帖的管理者更要提防。
跟丁务源相比,留洋博士尤大兴则甚为“不妥帖”。
他严格规范工人们的作息时间,在办公区域别说打牌,连饭都不能上桌。
他不近人情地辞退了四个偷鸡摸狗的工人,后者还指着用“老办法”送鸡蛋“贿赂”尤夫人,且期盼着他们的“丁主任”回来主持公道。
可惜,尤大兴的“不妥帖”却不得人心,甚至得不到股东的支持。
于是,满怀抱负的尤大兴走了,丁务源在工人们的欢呼声中又回来了。农场还是原来的农场,大家依旧其乐融融。
股东们依然会关心农场的收益,可即便如此,丁务源依然是他们心中最合适的人选,毕竟,他和大家的关系都很融洽。
影片最后,赶走了尤主任的丁务源满面春风,一身得意。
农场里的葡萄和各种果树比上年全都多结了三倍的果实,仿佛只有它们还记得尤主任的栽培与爱护。
只是“果子结得越多,农场也不知怎么越赔钱。”当三太太问起时,丁主任气定神闲地说:“明年吧。”
是啊,像丁主任这么妥帖的管理者,才能有惊无险地活到电影最后,甚至都不带幡然悔悟的。这才更接近现实生活吧。
只是,当一个团队连尤主任这样的实干者都容不下时,这个团队和进步也就只能说再见了。这,难道是团队领导者真正想看到的吗?
2016年,范伟凭借丁务源这一角色,提名第53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并最终斩获影帝。大会给予他的获奖词这样写道:秉持静水深流的意境,把老舍笔下40年代八面玲珑的农场经理的善恶与媚俗做出了细腻的诠释。
可叹的是,七十多年过去了,人性里的世故与媚俗,好似从来没有改变过。
-THE END-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