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光谷大道国际企业中心3期鼎业楼
大家高兴

我手写我心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好处,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哈维尔
文:熊立平

辞职几个月了,没闲着,还挺忙的,偶尔也有那么一点点累。因为埋头搭建了一个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专注于人才保留和员工帮助(EAP)。
念头倒是由来已久。
最早源于对职场读物中频繁出现“规则”、“控制”和把人当作“经济动物”的不适,以及对“钱给够就行”论调的本能排斥。
而后,逐渐演变为对于把员工作为“社会人”、“知识人”,并能一起专业地谈谈“情绪”、“理解”与“关怀”的向往和追求。
直到2018年,这个念头终于生根发芽——我下定决心离开上市公司平台,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真正喜欢的事情,一些哪怕多年后再提起,仍充满成就感的事情。
恰逢经济寒冬,漫长且不知终结之日。此时辞职创业,朋友们的关切之情,我深表感激。
然而,多年空降高管的职业经历,我一早习惯了“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命运;更何况,我坚信现在所做的,是能穿越寒冬的事情,是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并坚守的东西
。
不是矫情,这是我的心里话。

查理·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而微观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地方”。
微观是什么?
是“Winter is coming”之际,尽管华为、阿里等大批头部企业也收起拳头,积极进行人员调(停)整(招)和优(裁)化(员),但依然扎紧篱笆,严防核心人才流失;因为他们深知,经济起伏乃是常态,人才战场落败,却只有死路一条。
是很多细分行业的领跑企业,虽然出手不及行业巨头阔气,但仍能颇具前瞻性地把留才这笔账算得一清二楚。无论是通过降低离职率,来有效控制人力成本,还是追求改善员工状态,强化满意度及绩效输出,都将毫无例外地推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创建良好雇主品牌,不仅有助于熬过经济寒冬,更为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基础。
是经历了一轮五十多个城市厮杀的“人才争夺战”后,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到企业都深刻意识到,“引进人才之间的竞争已经到了‘2.0版本’。”即人才的引进仅仅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留住他们、用好他们。否则,企业只能陷入“招得来、留不住”的尴尬境地,而政府各类轰轰烈烈甚至不惜血本的助力政策也终将“打了水漂”。
你看,经济寻底,不知何时才是头,但这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瑟瑟寒风中,众人悲观迷茫,有识之士早已提前动手:留才,得心。
顺风有顺风的技巧,低迷也有低迷的玩法,有些套路,或许真的只有“老司机”才懂。

海子说:“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源于20世纪初美国企业对员工酗酒行为干预,而后演化为帮助员工及亲属解决可能影响其绩效或健康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的EAP(员工帮助计划),无疑是企业对员工最深层次的念(关)想(怀)。
正所谓“世界500强企业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一是电脑,一是EAP”,有数据表明:75%的美国企业、50%的欧洲企业和40%的日本企业均已被EAP服务有效覆盖。
可叹的是,在国内,即便不到22个月的员工平均在职周期和近30%的年均离职率让BOSS们备感苦涩,哪怕员工焦虑、懈怠及各类职场冲突比比皆是,EAP的覆盖率仍小得惊人,很多企业甚至对此闻所未闻。
然而,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人才越来越贵、越来越稀缺、越来越难招将是常态,更是长期趋势。
同时,95后、00后的职场新生代已汹涌而至,没有生存压力、追寻成就与身心健康是他们的标签,“给够钱就行”的年代一去不复返。
我一直深信:世界的过去,蕴含着我们的今天,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对员工好,让员工觉得工作有尊严、体面和安全,这些我们完全能做到却一直被忽略的潜在需求,并不是奇思妙想,更绝非天外飞仙,而恰恰源于更深处对人性的共识:企业对员工好,员工就会对客户好,让客户也感受到尊严、体面和安全感。这将带来什么,自不必多说了。
因此,2019年,我特别希望能将这些“潜水”的古老共识重新唤醒,让更多的人了解EAP,共同推动EAP的发展。

“留才网”服务平台已经上线。作为新生力量,迫切期望诸位积极转发,多多关注,深深感激大家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在这个世界上,知道有人愿意听一听你的想法,愿意看一看你写的文字,偶尔还会被你打动,让你知道自己不孤单,不是在旷野里自说自话,这是多么美好的感受。
谢谢每一个你!
